2025年6月6日晚,国产av “凡·星,让平凡发声”励志典型人物终评会在闵行校区学生中心A100报告厅举行。本次活动旨在弘扬交大学子奋发向上的优秀品质,挖掘平凡学子自强不息的故事。经过15位候选人的现场答辩展示,来自全校26个学院的近百名学生代表共同投票,最终评选出2025年度国产av 励志典型人物。国产av 2024级博士研究生李硕荣获2025年国产av “凡·星”励志典型人物!
与“不同”和解的二十年
李硕出生时就患有上肢部分缺失。从抗拒到接纳自己的身体状况,她花了整整二十年时间。这段漫长而艰辛的自我和解之旅,不仅塑造了李硕坚韧的性格,更让她对弱势群体的处境有着超越常人的敏锐感知。
她很幸运,身边有爱她的家人和朋友,他们从不因她的不同而区别对待她。但她深知,并非所有人都能得到这样的理解和支持。正是这份体悟,让她萌生了通过专业知识帮助更多边缘群体的决心。
本科期间,李硕选择了心理学专业,并利用周末时间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所中学担任心理咨询师,为期一年。那些孩子们的眼神里有渴望和纯真,但也有来自现实的困惑和压力。这段经历让她认识到,心理健康服务的不平等分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以研究为剑,为弱者发声
硕士阶段,李硕的研究兴趣逐渐聚焦于成瘾问题,特别是物质使用障碍患者的治疗。在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成瘾医学实验室,她加入了开发数字化干预方案的研究团队。
成瘾患者常常被社会歧视和边缘化,而她从自己的经历中明白,污名化会给一个人带来多大的伤害。因此她第一个研究项目是关于媒体对精神障碍的污名化报道,通过严谨的科学方法,她证明了政府政策在减少污名化内容方面的积极作用。
这项研究是她的首篇学术发表,更重要的是,它坚定了李硕继续为精神障碍患者发声的决心。数据不仅是冰冷的数字,它们代表着真实的人生故事和痛苦。她希望通过研究,让这些被忽视的声音被听见。
创新科技,突破时空限制
在导师赵敏教授的指导下,李硕着手研发针对成瘾问题的数字化干预工具。她参与开发了一款名为"Echo"的平板电脑应用程序,初期主要针对甲基苯丙胺使用障碍患者。
通过精心设计的临床试验,她发现即使只接受一次基于Echo应用的治疗,患者的戒毒动机也会显著提高,渴求感明显减轻。因此当她看到数据反馈时,内心充满了希望。这意味着数字技术能为那些无法获得持续专业治疗的患者提供有效帮助。随后,她进一步升级开发了Echo 2.0版本,并成功申请了专利。新版本增加了多维评估体系,包括心理量表、认知任务和生理指标,以及针对酒精使用障碍的虚拟智能康复治疗功能,集成了动机访谈、认知行为疗法和正念训练等多种技术。
医院的临床实践让李硕深刻认识到,传统治疗模式远远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他们需要及时、持续的支持,而数字干预恰恰可以突破时间、空间和人力资源的限制,为患者带来随时可得的专业帮助。
跨越障碍,追求卓越
对李硕而言,每一项研究都不仅仅是理论和数据,更包含了与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深入沟通,以及对研究伦理的严格把控。她常常需要反复向患者及其家人解释研究目的和流程,找到最佳方式保护他们的权益,并尽可能减少失访率。这些都是临床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一名残障研究者,她有时会面临额外的挑战,但这些经历反而强化了她对研究价值的认同。当她能够用自己的工作帮助他人克服心理障碍时,她感到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如今,李硕已经继续在赵敏教授门下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继续从脑机制的角度深化理解成瘾和提供在资源有限环境中的干预方案。她相信,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的结合,能够为更多边缘化群体带来希望。作为残障群体的一员,李硕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每个人都有潜力超越身体的局限,为社会做出独特贡献。
心系公平,矢志不渝
李硕将自己的长期职业目标定位于通过学术研究,为成瘾问题人群提供创新、有效、经济的干预方案,推动心理健康服务的公平普及。她希望有一天,无论一个人身处何地,无论其经济状况如何,都能获得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数字技术给了李硕们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能性,而她也愿意为此付出毕生努力。
对于未来,她充满信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但也有独特的优势。她相信,正是因为自身的不同经历,让她能够以更加包容和创新的视角看待精神健康问题。这是她的责任,也是她的使命。
她不仅仅是在克服身体限制,追求学术卓越,更是在尝试将个人经历转化为服务他人的力量。她深深体会到:真正的无障碍,不仅是物理环境的无障碍,更是心灵与心灵之间沟通的无障碍。
“心灵引航者,以爱治愈伤,平凡星光照亮康复路。”李硕以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她将用专业和爱心,为那些仍在黑暗中挣扎的人们点亮前行的灯塔。